2014年8月3日星期日

黄易笔下的江湖-静斋篇

在魔门篇中,我叙述了魔门的历史,发展,变化以及行事作风等等,按照同样的思路,解构慈航静斋以及它背后的儒释道势力。
静斋的源起
静斋的创始人是地尼,真名不详。这是一个传奇人物。
按照日月当空中端木菱的说法,初代邪帝谢眺与地尼在洛阳相逢,一起观佛,地尼此时的身份是当时的道门第一高手,她与谢眺有一段情,但两人对于佛学的观点不同,谢眺看不起佛学,认为没什么了不起,相反,地尼被吸引了,后来带发修行,云游四海,先后创立了上智观和慈航静斋,开创了黄易武侠世界中最具影响力的门派。
地尼先后写下了两部武典:无上智经和慈航剑典。
这两部武学与魔门的道心种魔大法有莫大的渊源,可以说,没有道心种魔大法,就没有这两部武学。我当初对谢眺让地尼参阅道心种魔大法的行径是不认同的,认为他好色,竟然将本门最高心法给外人看,与后来向雨田的“提及天魔策三字就要灭口”的作风相差太远,以老向和燕飞过命的交情,都没有让燕飞参阅道心种魔大法。因此对谢眺有点瞧不起,认为他也不过尔尔。
不过,我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虽然谢眺不是魔门的创始者,但却是他开创了两派六道,以天邪宗的武功定位,他势必是当时的绝顶高手,这样一个人物,断然不会色迷心窍到如此地步。他这么做一定有一个非常合理的理由-那就是:破解道心种魔大法!
由大唐可知,谢眺为了破解道心种魔大法已经到了盗墓的地步,从此可以看出谢眺的决心和不死不休的执着。道心种魔大法与道门心法息息相关,首篇就是入道第一!谢眺本身修炼的魔功与此格格不入,他的运气也不太好,没有找到炉鼎,因此,单靠他自身的武学智慧是读不通种魔大法的。而地尼是当时的道门第一高手,武功见识绝对是上上之选,谢眺一横心,让地尼参阅大法,共同破解!
地尼看了之后,认为此法根本练不成。本门至宝竟然被对方污蔑成一部练不成的武学,即使再心仪你,也要翻脸,谢眺就此与地尼分手,开始了独自破解的后半生。
地尼虽然认为种魔大法练不成,但从中获益良多,深受启发,先是结合了自身的道门武功,写下了无上智经,然后再融合佛门的心法,创出了慈航剑典!
因此,魔门最大的对头实际上是由初代邪帝一手早就的,这个不能怪谢眺,要怪,只能怪“天意”了。
地尼的武功有多高?
可以肯定的是,地尼没有练成类似“至阴无极”一类的功法,因为静斋有记录的传统,创始人的一言一行都记录在案,如果有此功法,后世的传人不可能不知道,而端木菱是从龙鹰处得知有至阳无极境界的,而慈航剑典的最高境界是至阴无极也只是武曌的猜测,因此可以确定地尼没有练成至阴无极,还是一个尘世高手。
地尼创出了四十九式彼岸剑诀,经过历代的增进修补,到了师妃媗手上凝练为九招。
在黄易武侠世界中,衡量武学水平的一个很关键的标准就是化繁为简!
老石吸收舍利后,将毕生所学融汇为“不死七幻”
中原第一人散真人宁道奇的武功是“散手八扑”
天刀宋缺决战宁道奇时施展的“天刀九诀”
寇仲的“井中八法”
徐子陵的“九字真言”
至于燕飞,孙恩,庞斑,浪翻云之辈,都是脱离了固定的招式,随随便便的拳脚剑法就是武道极致了。
即使是一代枪雄的厉若海,决战庞斑时只打出了最精华的十八枪,而不是燎原百击,而庞斑只回了一拳。(厉若海绝对已经化繁为简了,这个例子只有尊敬,绝没有看低他的意思)
因此,如果一个人物的武功是四十九招,一百零八招之类的,那他的武学修为还没有达到顶峰。比如说符君侯的一百零八招枪法之类的。
因此,我认为师妃媗的武功已经胜过当初的地尼了。
地尼开创慈航静斋后,又结识了天僧,后者将慈航剑典的武学加以演化,开创了净念禅院,至此,武林的两大圣地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静斋和禅院的历史大概如此,下面要谈一下慈航剑典这部武学。
慈航剑典位列四大奇书,一直被视为白道至高无上的武功心法。
不过从书中人物的战绩来看,论武学威力,它不是最顶级的。
黄天大法,不死印法在其之上,更不要说另外的三大奇书和无极功法了。
但是,慈航剑典绝对是黄易武侠中“最可怕的武学”,这个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让我一一道来。
其他的任何武学,包括燕飞的小三合,都是在肉体上打击,消灭对手,至于最高绝学-破碎虚空,可以让人魂飞烟灭。这些武学都是破坏性的,一次性的。慈航剑典与之有明显区别,它是持续性的影响,控制人心!!
我注意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慈航静斋的历代传人都是绝顶美女。
这个很有意思,按理说,佛家讲四大皆空,人的皮囊只是外相,并不重要,本心才是佛家看重的。按照“众生皆平等”的观点来看,美丑妍媸应该一视同仁,偏偏静斋的弟子个个都是绝色,这个不能用巧合解释了,只能认为是收徒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是绝顶美人。
其二,宋缺形容梵青惠和师妃媗时,用了一个词“仙化”,通过修炼剑典,能够让修炼者的气质升华,成为仙子,这个解释了收徒为何必须是绝顶美女,如果一个丑女修炼剑典,即使天资再高,也达不到仙化的程度,先天不足。
其三,秦梦瑶通过对自身功法的揣测,总结出了七个穴位,书中的评价是古今媚术的精华。
其四,剑典是地尼根据种魔大法所创的,仙胎对应魔种,而魔种的功用有目共睹,没有龙鹰征服不了的女人,都是快速的,强烈的吸引女性。
因此,我认为剑典是一部融合佛,道,魔三家之长的最高明的媚术武学!能够让修炼者达到返璞归真的媚术至境-仙化。
魔种征服女人是迅猛的,强烈的挑起对方的情欲。
而仙胎征服男人是潜移默化,水滴石穿,历久弥新的。
身居仙胎的静斋传人,几乎能够影响一切的男人,只有极少数的例外!
这个是剑典最可怕的地方-不战而屈人之兵。
碧修心让纵横天下的石之轩俯首称臣,让王通,李渊,岳山等等念念不忘数十年。
梵青惠,让眼高于顶,睥睨天下的天刀宋缺引以为终身憾事。
师妃媗,让徐子陵,侯希白,李世民神魂颠倒
端木菱,让天下第一刀万仞雨暗恋,所向无敌的龙鹰也要乖乖听话。
言静庵,天下最顶尖的三大人物:庞斑,浪翻云,朱元璋都是其裙下之臣。
秦梦瑶,方夜雨为了她,江山都可以不要。
可以说,慈航剑典将女性的魅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满足男人对女性最高的幻想
环顾黄易武侠,只有魔种才能与之媲美,其他的任何武学都没有这个效果。
但剑典只是静斋实力的一半,另外一半是静斋的“剑道”-处事手段和风格。
首先谈一下静斋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总所周知,静斋是天下佛门的最高领袖,正统道门的亲密盟友,白道(儒家)的精神象征。
简单来说,静斋是思想的统治者(佛道)和现有秩序的维护者(儒家)。
佛门是黄易武侠中非常可怕的一股势力,在思想,政治,经济上有庞大的影响力,包括武力都十分强大。
在思想中,天下的信徒千千万万,有无数信徒为了到净念禅院烧一炷香,不远跋山涉水。
在政治上,佛门历来与当权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支遁与谢安形同莫逆,以桓玄的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到了建康都不敢对支遁不敬,谯嫩玉还得搞暗杀,任何朝廷的消息支遁都了如指掌。端木菱一到神都,就和狄仁杰打成一片,可以说,在大唐和日月中,没有佛门的支持,政权都要垮台。
在经济上,佛门非常富有,囤积了大量的土地,竺法庆横扫北方佛门,抢了无数的金银财宝,光黄金就有几十车,可知佛门多么的富有,支遁一句话,刘裕的军粮解决了,那可是战争年代,大批的粮食是多么的珍贵。
武力上,天下的和尚有十分之一懂得武功,就是一股非常可怕的战力,光是净念禅院就有几千个武功高强的和尚。
因此,佛门不光在信仰上占据统治地位,在现实中也是一个庞然大物,有着广泛的利益。静斋作为佛门的最高领袖,必须维护这些利益,确保天下无论怎么变,佛门的利益是不受损害的。
明确了静斋的目的和意义,再谈谈它的处事风格。
一句话,绝对的现实主义!
静斋的每一步行动都是经过充分理性计算的,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处:
第一处是徐子陵突围两大圣僧联手,师妃媗从后面出来,”若无其事“的说,至少对他们的实力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第二处是成都直接挑战寇仲,这是一个死局,无论寇仲怎样选,他都输定了。
寇仲的死穴有两处,一个是素素,一个是徐子陵,以他如此的重情重义,断然不能杀死最好兄弟的心上人,后文宋缺指出,师妃媗是有资格击败寇仲的人,如果寇仲不能全心全意的进行生死决战,必然会败给师妃媗。如果不战,巴蜀丢失,反攻李唐的计划严重受挫,师妃媗清楚地知道寇仲的处境,因此才有了一句“少帅受委屈了”。
第三处是宋宁决战后,寇仲和师妃媗见面,师妃媗说“我们已经尽量高估宋缺的能耐,但还是料不到他竟然有至宁大师于死地的刀法”。
这三处充分说明了静斋步步计算的风格。
一般而言,感情都是人物的弱点,石之轩割舍不下父女之情,放弃江山,向雨田为了修炼大法,内心挣扎与明瑶的感情,但是静斋不同,感情不是他们的弱点,反而是最锋利的武器。
最著名的证据就是师妃媗评价碧秀心”以身饲魔“,用感情将纵横天下的邪王牢牢困住。
慈航剑典带来的仙化+纵观全局,步步计算的思维眼光+洞察人心,操弄感情的手腕
完美的组成了黄易笔下的最可怕的门派。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静斋的行为和背后的含义。
在边荒时期,静斋破天荒的缺席了与魔门的斗争,全靠燕飞力挽狂澜。为什么?
书中已经借谯嫩玉之口给出了答案:明则保身。
边荒时期的魔门实力太强大了。宗师级的高手有十几人,绝顶高手也有三人(竺,慕,谯),这样的武力,静斋传人无论如何也战胜不了。而且当时的时局非常动荡,对佛门非常不利,在胡人占领的北方,佛门没有强力的政治,军事盟友,被竺法庆连根拔起,一扫而空,只有在南方才有影响力。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竺法庆摆明了要南渡,将南方的佛门也一并铲除,支遁身为南方佛门的领袖,他应该怎么做?他肯定第一时间通知了佛门的最高领袖-慈航静斋,南方佛门将有大祸,恳请静斋出手之类的,但是他没有得到回应,为了生存,他转过头来去求谢安,谢安身为南方最有权势的人,加上自身受到威胁,开始着手对付竺法庆。先是让江海流盯紧二弥勒,结果被其出卖,幸好谢玄救了燕飞,然后由燕飞仗剑除魔。
如果没有燕飞,南方佛门势难幸免,魔门会取得全面的胜利,但是静斋无损,因为它有天险,魔门打不进来,不过佛门就完了。按照别人对静斋传人的定位,应该是大仁大义,天下为公的道德模范,面对本门的生死存亡,即使不敌,也要出手才是,但是静斋由始至终都没有露面,因为它明白,去了也是白给,弄不好成为竺法庆欢喜禅的对象,一句”明则保身“其实充满了讽刺意味。
因此,边荒魔门败给了天意,碰上了燕飞这个硬无可硬的高手,没辙!
支遁全力支持刘裕,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政治上高枕无忧,佛门的统治地位丝毫不变,土地,财富之类的也是进账多多。
在隋唐时期,静斋重新活跃起来,有两个原因。
其一,石之轩冒起,严重威胁到了佛道两门,如果不处理他,后果不堪设想。
我在魔门篇中提到,老石当时是向雨田外的魔门第一人,一统魔门指日可待,以他的智慧手腕,一旦有了充足的本钱,势必将天下搅个翻天覆地,佛道两门的势力都将遭到空前的打击,为了杜绝这个情况发生,必须干掉石之轩。
此时,佛道两门联手,共同对付石之轩,宁道奇与老石交手一次,不分胜负,然后是四大圣僧出手,也奈何不了他,最后是碧秀心下山,亲自对付石之轩。但是不死印法的厉害程度还是超过了梵青惠和碧秀心的想像,剑心通明竟然败了!
但是,慈航剑典的真正威力才开始体现,老石看到碧秀心重伤垂死,竟然耗损真元将她救了过来,然后再夺取了她的处子之身。不得不说,剑典仙化的威力真是惊人,连老石也抵挡不了。
不过此举引起了轩然大波,堂堂静斋传人竟然被魔门头号人物击败,还被夺取了身子?
一时间江湖哗然,这是对慈航静斋声誉最严重的打击,如果处理不当,静斋过往努力得到的地位就会付之东流,面对这个情况,梵青惠下山了,但是梵青惠没有找石之轩交手,因为事实证明,剑心通明根本对付不了不死印法,梵青惠的修为估计和碧修心在伯仲之间,她去了也白搭,如果再败给石之轩,那慈航静斋就彻底完了。梵青惠请宁道奇出手,第二次约战石之轩!老宁不得不战,佛道利益一体,如果慈航静斋完蛋,魔门水涨船高,道门就是下一个,而且梵青惠这样一个大美人亲自来请,不能不给面子,只好再战老石了,可惜还是平手。
梵青惠之前就布局天下,早早地就去见了宋缺!宋缺是宋阀的继承人,梵青惠去见他,是非常有眼光的战略投资行为,之前分析了,几乎没有男人能够抵挡静斋传人的魅力,宋缺果然一见倾心,梵青惠更和宋缺讨论时局,政治,看宋缺是否是理想的代理人,可惜宋缺的政治看法与她大相径庭,汉统中兴和胡汉一体严重对立。在宋缺眼中,只有汉族的统治才能带来长久的和平和发展,但是梵青惠不同意,在她眼中,民族必须融合,在佛门眼里,种族不是问题,思想才是,塞外也有佛寺,如果按照宋缺的方法,佛门就得分成塞外佛门和中原佛门,自身的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害,只有民族融合,信仰归一,静斋和佛门才能安然无损,继续维持统治地位。虽然与宋缺有严重分歧,但是梵青惠还是成功地在宋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无比的印象,并在他身上营造出一个”破绽“,对自己的爱意!(后来果然利用宋缺对自己的感情,让他不得不战宁道奇)。宋缺后来击败岳山,一跃成为天下顶尖高手,并且爱屋及乌,对碧秀心失身石之轩心怀不满,和解珲两人去找石之轩的晦气,又再次碰到下山的梵青惠,结果这次解珲被彻底俘虏了,为后来的巴蜀全力支持李阀打下了基础,梵青惠的眼光,手腕太厉害了!
但是石之轩也不是省油的灯,单挑,围攻通通不惧,谁也奈何不了他。可以他还是低估了静斋传人的手腕,碧秀心武功败给了他,但是才智心计上,战斗才刚刚开始。
碧秀心精通医道,本身又是武功高绝,如果她不愿意,相信老石也无法强迫她给自己生孩子,但是她偏偏生下了一个女儿,她为什么这么做?
从老石的角度出发,我想他应该是不想要孩子的,因为他从事的是最危险的事业,一不小心,就满盘皆输,有了后代牵累,不利于他的大业。
碧秀心给石之轩生下了孩子,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她爱石之轩。
这个原因我不太赞同,静斋传人从来不是爱情至上,他们是修天道的女子,并且心怀天下。
第二,给石之轩制造一个他永远弥补不了的“破绽”
碧秀心是世上最了解石之轩的人,老石的破坏力和自毁的矛盾性格她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对老石而言,杀伤力最大的就是幸福和谐的生活以及人间的亲情,碧秀心用感情暂时拴住了石之轩,但是不能保证能困住他一世,必须留有一个后手,让石之轩永远不能翻身,那就是他的亲生女儿。
家庭的幸福生活与老石自毁的性格产生了严重的矛盾,以至于影响到他的武功,我相信碧秀心一直和慈航静斋暗通款曲,汇报老石的情况,老石的不稳定梵青惠应该是知道的,因此再次请出宁道奇,第三次约战石之轩!这一次老石败了,他遭到了人生中最严重的挫折,但是老石毕竟不是常人,他转念一想,明白了前因后果,写下了《不死印法》,你们不是要击败我吗?这是我的武功,你们来破解吧。他将秘卷交给了碧秀心,自己飘然而去。
老石留了两个后手,这个秘卷上,没有记录天一心法,确保没人能够直接练成生死两种真气,第二,没有不死印法的运转诀窍,保证你们看不懂。
老石最初的考虑应该是让碧秀心将不死印法交给梵青惠,让梵青惠破解,梵青惠肯定看不懂,有可能走火入魔,那老石也报了仇。但奇怪的是,碧秀心没有上交不死印法,反而是自己孜孜不倦的破解,以致后来寿元缩减,心力交瘁而死,对老石而言,这等于间接地害死了自己的老婆,而这个老婆之所以会死,是因为太想破解自己的武功了,这绝对是致命一击,老石被自己对碧秀心的感情以及碧秀心对自己的“无情”彻底击溃了,精神分裂,一代奇才在人生最得意的巅峰陨落了。佛道取得暂时的胜利,得到二十年平静的光阴。
不过石青璇对此耿耿于怀,可能认为静斋害了她的爹娘,因此讨厌看到师妃媗。
静斋第二个重新活跃的原因是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天下四分五裂,静斋要选定明主,统一天下,让佛道维持统治地位,不给魔门任何机会。就像投资股票一样,选取最大的潜力股,获取丰厚的汇报。
静斋选取代理人有四个标准
1,与己身的政治理念相合-胡汉一体
2,与自己的信仰相合,儒释道作为统治思想。
3,有深厚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有才干,不会被别人轻易斗垮-高门大阀
4,最重要的一点,能够折服于静斋传人的魅力之下,永不与静斋为敌。
符合这些标准的只有一人-李世民。
静斋很早以前就为李世民造势,打算在洛阳将代表皇权的和氏璧授予李阀,有点像中世纪教皇加冕皇帝一样,告诉天下人,李世民才是天命真主。
各方势力都看到了此点,因此都要争夺和氏璧。
之前师妃媗化身秦川,考校众人当皇帝的资格,先后问了李世民和宋师道。宋师道这个询问我认为只是走走样子,之前已经表明宋缺的政治理念与静斋有严重冲突,静斋无论如何都不会选择宋阀,这么做无非是告诉天下人(白道)静斋是很公平的,给了每个人机会,是宋师道自己不行,怨不得旁人。
但是没有料到,杀出了双龙和跋锋寒,破坏了静斋的和氏璧造皇大计。
和氏璧被盗,了空动了真怒,破了自己的闭口禅,摆明了不肯善罢甘休,但是师妃媗的态度很有意思,不追究了。
我前文提到,静斋传人的处事风格是绝对理性,就像大剑师中的巫帝,不会被感情左右。
和氏璧已经报销了,杀了三人也于事无补,而且双龙先是练成长生诀,后又破解了和氏璧,而且身怀杨公宝库的秘密,这样的人才不能杀,相反,还要进行投资!
因此,师妃媗大度的既往不咎,徐子陵内心非常感激,从此接下“善缘”。
师妃媗完全继承了梵青惠的眼光和手腕,一方面全力支持李世民,自己则作为说客,替李阀取得了半壁江山,另一方面,与双龙维持一个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师妃媗早就评价二人的武学天赋,看出来此二人大有利用价值,后来果然利用双龙去对付石之轩。直到形式变化,才直接与双龙对抗,先后请出四大圣僧,宁道奇,最后自己都要亲自挑战寇仲。
当了空堵住寇仲时,寇仲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强弱逆转,寇仲占上风,佛道是否还要全力支持李世民,了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现在就是李世民占上风,你要认命,为了天下百姓等等。
我认为,即使寇仲占上风,佛道还是全力支持李世民的。因为寇仲是一个现有体制的破坏者,而且与宋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寇仲出身底层,构建王朝的班底肯定来自宋阀,与静斋的政治理念严重冲突,为了自身的利益,静斋绝对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后来发生的事情果然证实了,当宋缺领兵北上,李世民趋于下风时,静斋出手了,师妃媗对付寇仲,梵青惠对付宋缺,师徒配合无间,一举瓦解了寇仲辛苦得来的优势和宋缺多年的苦心经营。宋缺败给了自己对梵青惠的感情,寇仲败给了对兄弟徐子陵的感情。
“感情”在静斋手中,真是一把无敌的利器,胜比千军万马!
徐子陵是一个老好人,跋锋寒早年评价,这样的心肠能够讨娘儿欢心,但不是大丈夫的行径。这个评价我认为非常精准。
寇仲没有徐子陵,有可能成长为今日的寇仲,徐子陵没有寇仲,他绝对变不成今日的徐子陵,他的武功,他和石青璇的相遇都不会发生。
师妃媗很早就看出,天下的大势系在徐子陵身上,他是寇仲的死穴,而且石青璇对他的爱意,让他能够应付石之轩。当一个你心仪已久的天仙美女,对你说“天下的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上的时候”,你能不热血沸腾,心怀激荡吗?何况这个人是大仁大义的徐大侠?在天下大义面前,兄弟情谊,战死沙场的同胞都不重要。
寇仲不止一次的问徐子陵,为何不是李世民投降我?徐子陵回答到,你有李世民治国的才干吗?
这个问题寇仲已经用事实回答了,少帅国治理地井井有条,寇仲最大的特点是拥有超凡魅力并且知人善用,虚行之就是治国的人才,宋阀的底蕴,加上寇仲的魄力眼光,为何子陵总认为他的兄弟不行呢?寇仲可以从一无所有一步步成长为纵横塞内外的少帅。跋锋寒之前指出,如果换了李世民在寇仲的处境,他绝对达不到寇仲的高度,有寇仲在,没有人胆敢侵略中土,内政上,甄选人才,加上宋阀的底蕴,何愁治国不成?说到底,徐子陵在潜移默化中已经被师妃媗主宰了自己的思想,认为只有静斋和李世民才是中土的希望。因此,当师妃媗现身成都时,徐子陵立刻退出,寇仲能说什么呢?
在谋略上,整个大唐也没有人是静斋的对手,除了石之轩,可惜他有致命的缺陷,不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老石早年暗杀过李世民一次,这是釜底抽薪之计,杀掉静斋的代理人,静斋的计划就全面泡汤了。但是李世民命大,当时老石也不是完全状态。
后来老石指出,中土最大的敌人就是突厥人,一旦突厥人入侵,以静斋为首的佛道势力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这是静斋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三番五次的强调不能让突厥人有入侵中原的机会,当然,以“天下百姓”的名义呼吁。突厥人崇拜强者,有自己的草原信仰,不会吃佛道的那一套,一旦入侵,佛道就完了,静斋再厉害,也对付不了突厥人的千军万马。
大唐最顶尖的几个人物都败给了静斋传人的感情武器。
宋缺败给了对梵青惠的爱意
石之轩败给了对石青璇的父女之情
寇仲败给了对徐子陵的兄弟之情
而徐子陵早就拜倒在师妃媗的裙下。
他们败得不冤枉,尽管寇仲对梵青惠安排宁道奇挑战宋缺的行径感到反感和愤怒,但宋缺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是战场,打击敌人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而跋锋寒的名言:谁够狠,谁就能活下去,更是当时情况最生动的写照。显然,他们没有静斋狠,败得理所当然。我唯一觉得可惜的就是慕清流,败给了“非人”的燕飞。
梵青惠,碧秀心,师妃媗,一门三师徒,大唐中最出色的战略家,厉害!
李世民登基后,佛道先前的投资得到了无比的回报,大量的土地财富,思想的绝对统治,道教成为国教,佛门也兴旺发达,后来武曌夺位,也只能利用佛道的影响力,不能打压它,婠婠与师妃媗的斗争其实已经输了,对静斋而言,只是换个人做皇帝而已,其他一切不变。
明初的言静庵也是同样的路数,天下最顶尖的三个人,都拜倒在她的裙下。浪翻云在决战庞斑的途中,想起的是言静庵而不是纪惜惜,也不是怜秀秀,可见言静庵魅力之大,剑典控制人心的作用有多强。
秦梦瑶继承乃师,挑选了未来天子朱棣,但秦梦瑶我个人是很欣赏的,她没有那么无情,没有那么“无所不用其极”,有很多“人性的光辉”,这里要感谢韩柏。
静斋一直不是方外之人,而是中土世界的裁决者,现有秩序的维护者,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都在它的秩序中生存。因此,魔门才不甘心,凭什么天下要按照你的规矩运行?凭什么我们就是邪魔外道?
我之前不明白为什么静斋传人一入世就要参与天下命运的纷争,入世修行有很多种的,哪怕谈个恋爱都是修行,为何一定要决定天下命运呢?静斋的理由是心怀天下百姓,唉,如果这么正义,能不能让佛门少囤积一些土地,让农民少交一点粮食,不要搜集那么多的金银财宝,我想天下百姓会很感激你们的。
真正的方外中人有两个,一个是孙恩,一个是向雨田。
孙恩得到仙门之秘后,放下一切,徒弟的死活不管,天师道不管,只专心修行。
老向得到种魔大法下卷后,不管魔门,不管徒弟,不管其他的任何人,只专心边玩边修行。
静斋能不管吗?
它做不到,做到了也不是静斋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