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吁了一口气,终于看完了日月当空,盛唐三部曲的第一部。脸书上的广告没有吹牛,本卷确实解答了以前的种种疑问,更为第二部的龙战于野做足了铺垫,是承上启下的一卷。下面开始本卷的书评。
第一,龙鹰的理想与目标
我上卷书评时,提到龙鹰是一个胸无大志,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人,本卷黄师借胖公公和武曌之口回答了这个问题,从现在开始,龙鹰的目标是让圣门名垂千古,武曌更将圣门的责任交给了龙鹰,龙鹰从卷十八变成了中土圣门的守护者,最后一个堡垒!直到此刻,龙鹰这个人物的定位才清晰起来,不再像以往般,给人以人物错位的观感!可以说,黄师从卷十八才给予了本书的主线。以往的著作都是很早就会出现的:
寻秦记是项少龙捧小盘为皇
覆雨翻云里是与塞外联军,天命教的抗争
大唐里是寇仲的争霸天下
边荒里是一南一北,拓拔圭和刘裕的称皇之路和燕飞与孙恩的仙门之争
龙鹰在本卷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守护中土圣门的江山,捧李隆基为皇。
之前提到龙鹰想要捧李隆基时,我是有疑问的,认为说服力不大,本卷解答了我的这个疑问,那就是要谈的第二点
第二,为何是李隆基?
相信看过我之前感想的书友会有印象,我之前提过,为何龙鹰不捧法明称皇呢?法明是僧王,有着几乎是独一无二的群众基础,是圣门的人,本身才智,武功都可称冠,比李氏和武氏的子弟强出太多了,龙鹰之前由于侯希白的死,对法明耿耿于怀,但即使法明真的杀了侯希白,在天下的福祉面前,个人恩怨要放在一旁的,为何要捧李隆基呢?
本卷黄师的解释有二:
1,李隆基是李氏子弟中最出色的人才,唯一一个没有烂掉的人。
但这不能证明他是比法明更合适的人选,于是黄师给出了第二个理由
2,法明不想当皇帝了,要追求仙门了。
无话可说了,这样龙鹰捧李隆基称皇的决定在情理上说得通了。
看到李隆基的描写,有点想起李世民,都是一表人材,让主角大为倾心,
在大唐里面,每次李世民要杀双龙时,都是虎目泛红,闪着泪光,让读者不能心生恶感,也让后来的寇仲让位顺理成章。但是真实的李世民是不会以如此形象示人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史书,我是说一个细节,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帝位,立刻将李元吉,他弟弟的媳妇据为己有,收入私房享用了。
李隆基的描写开始走“李世民化”的风格了。
其实黄师之前描写的嬴政,朱元璋,燕王,拓拔圭,刘裕都很好,这些人物都是复杂的,该狠的时候比谁都狠,该卑鄙的时候比谁都卑鄙,这个才是精彩,真实的描写,如果黄师遵循这个风格,估计李隆基在第二部,第三部中会表现出权利的野心与欲望,还有相应的很辣与卑鄙,政治斗争本来只有输赢,无关对错的。
第三,武曌的心声
黄易设定的盛唐三部曲应该是一早就想好的,因为武曌要退位了,日月不再当空了,书名自然要改了。武曌应该是第一部的第一主角,实话说,刻画的比龙鹰好的多,但是还是尽量展现好的一面。
本卷武曌亲口承认过去犯下的种种错误,中土的圣门,只有武曌,胖公公,法明加上龙鹰,他们四个,江山也快保不住了,李唐,白道,佛门的反扑,以她的能耐也招架不了,只能顺其自然,勉力为之。
武曌在本卷不止一次的提到后世会如何评价她,她心中填满了种种的悔恨,确实,她犯的错误太多了。
当初如果能开放典籍,遴选人才,培养新的圣门精英,与法明联手,打压佛门,发扬新的思想学说,让她的拥护者,遍布江湖,朝廷,估计就不会有李显的回朝了。
结果武曌仅仅是提拔亲族,宠信男宠,弄的朝廷,江湖都怨声载道,内心期盼李唐的归来,这是绝大的失败,根本的失败,即使李氏子弟再不堪,人人都做大唐梦,武曌再狠,再无情也回天乏术,武曌的在武功上的悟性或许真的高过向雨田,但是在才智上是比不了老向以及其他的圣门先辈的,我最欣赏的是慕清流,可惜生不逢时啊!
第四,武功的设定
我之前说过,武曌不可能像老石一般能从根本上融合不同派别的武功,根据是燕飞所说的“散功重练”。还有,武曌不可能不经历生死,直接练成种魔大法,我当时说,如果这样写,那之前的天魔苍璩和向雨田相比之下就太逊色了,武曌就是古今第一人了。
本卷黄师从两个方面证实了之前这个设定还是有效的。
1,武曌告诉法明,看道心种魔大法也没用,练不成,除非散功。
2,法明看不死印法也没用,同样练不成。
这样才合理,不然的话,前后矛盾,无法自圆其说了。
对于武曌之前所谓的武功融合,我还是坚持原来的看法,就是以天魔大法为主,兼容了其他典籍的招式,是锦上添花,不是根本改变。
武曌对仙门之秘有了一定的心得,这个让人很好奇,她想到了新的破碎途径?
她要龙鹰献出剑心通明的心法,结合前文,可知她想在至阴无极上下功夫,这个有点讽刺,圣门之主竟然要最大对头的心法。
因为向雨田是独立破碎了,可知魔种是阴阳兼备的。而地尼当年是参阅了种魔大法后,才写出了剑典,因此可以推测当年的地尼看懂了一半的种魔大法,说不定练成了至阴无极。
而如今武曌竟然要剑典的心法,可知武曌还比不上当年的地尼,她的悟性真的高过向雨田吗??
武曌出手的机会太少了,我觉得是黄师有意的营造一个无敌女皇的形象,现在让她激流勇退就是保持不败的传说,我从前的心愿-席遥与武曌一争短长,估计是没戏了,真遗憾,不能看到天魔大法十八层加上圣门其他的武功招式决战黄天大法第九重,武曌就算练成了至阴无极,估计也是找龙鹰联手破碎,不会找席遥的,残念。。。
第五,龙鹰的人物塑造
我之前说过,我不喜欢这个人物,认为是黄易笔下最差的主角。
黄师有一个倾向,他笔下的主角几乎是“完人”,尤其是“道德”完人。
这样写的目的,我推测是为了市场,毕竟日月当空是一部商业化的,要赚钱的,给人以娱乐的武侠小说,如果写一个不那么完美,甚至有缺点的主角,估计会影响销量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分析过黄师的读者构成,可能年纪在20岁以下的会有相当的一部分。这部分的读者大部分喜欢这种路数的,就像香港的漫画一样,黄玉郎的漫画主角都是高大全,早年黄易编过《天子传奇1》,深谙此道。主角一定是一个完人,即使在某些读者眼中,比如说我这样的(笑),很幼稚!
龙鹰就是这样一个幼稚的主角!
黄师笔力的真正体现是在他书中的配角,反面角色上,没有了市场的考虑,他可以放开手脚,因此黄易笔下的反派角色都极为出彩,体现出复杂的人性与鲜明的个性。
以前的双龙,燕飞,项少龙尽管都有高大全的倾向,但是龙鹰绝对是集大成者,对这个人物实在喜爱不起来,黄师以前的著作,我都是反复阅读,真是享受,但是日月当空基本上是看过一遍就算,没有看第二遍的欲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